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董登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yǎng)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
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加速推進,銀行、保險機構利用國債期貨市場進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需求越發(fā)迫切,參與國債期貨市場對于銀行、保險機構意義重大。
首先,銀行、保險機構利用國債期貨進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需求強烈。以銀行為例,銀行的資產端期限普遍較長,而負債端期限普遍較短,資產和負債期限不匹配導致銀行面臨巨大的利率風險敞口。因此,銀行、保險機構對國債期貨這類利率風險管理工具有強烈需求。
其次,銀行、保險機構存在利用國債期貨盤活現券資產的巨大需求。銀行、保險機構是債券市場最大的現券持有主體,為了避免債券市場波動對當期損益產生不利影響,銀行和保險機構不得不被動的將大量債券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投資,這樣導致大量債券被“窖藏”,只能獲得利息收入而無法獲得資本利得。因此,債券作為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功能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債券市場流動性。如果能夠參與國債期貨市場,銀行和保險機構就可以釋放更多的債券(包括國債)到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會計科目,從而盤活現券資產,并利用國債期貨對這部分現券資產進行風險管理。
再次,銀行、保險機構目前可參與的衍生品交易不能完全滿足其風險管理需要。當前,銀行、保險機構參與利率衍生品市場以利率互換為主,但利率互換市場存在活躍品種期限較短(主要集中在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占比超過70%)、同現券市場相比規(guī)模仍偏小的特點,尚不能完全滿足銀行、保險機構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尤其是中長期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而目前2年期、5年期、10年期國債期貨作為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完全可以和利率互換市場互為補充,為銀行、保險機構提供更加豐富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
同時,商業(yè)銀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市場也有利于優(yōu)化國債期貨和現貨市場。
一是有利于增加國債期貨市場深度,進一步優(yōu)化國債期貨市場功能。銀行和保險機構作為現券持有大戶,可以通過套保、套利、做市以及方向性交易等多種方式參與國債期貨市場,增加市場厚度和深度,活躍市場交易,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增強國債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國債期貨市場作為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紐帶作用。
二是有利于增加國債現貨市場流動性,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如前所述,國債期貨作為風險管理工具,有助于銀行和保險機構釋放更多的債券(包括國債)到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會計科目,這樣客觀上可以活躍國債和債券市場的交易,提高市場流動性,從而進一步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可以更充分的反映市場利率水平。
(本文作者介紹: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湖北省中小企業(yè)研究中心主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