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20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特別策劃線上舉行,本期論壇的主題是“金融戰(zhàn)疫,共克時艱”,百信銀行行長李如東發(fā)表演講。
百信銀行行長李如東
李如東指出,當前,新冠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性事件。“!迸c“機”從來都是相伴相生,對數字銀行而言,意味著更多機遇。
“回顧過往,商業(yè)銀行在過去近十年已經告別了單純的“規(guī)模依賴”,紛紛提出了零售轉型、數字化轉型或金融科技轉型等戰(zhàn)略課題! 李如東表示,無論何時,商業(yè)銀行的經營都需要經受三個方面的考驗:
一是如何更好的把控風險。疫情是一面鏡子,風險的本質沒有改變。風控能力決定一家銀行能走多遠。短期看,對商業(yè)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的把控形成很大挑戰(zhàn)。中長期看,銀行更加注重質量、注重效益,更加重視輕型發(fā)展,最終要保證三性平衡。
二是如何更好的抗周期性。銀行風險有滯后性,因此很考驗銀行的資產結構安排、商業(yè)模式和戰(zhàn)略布局。過去認為零售業(yè)務的抗風險性強,波動性小,但在疫情的沖擊下,銀行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考,未來銀行零售業(yè)務的占比多少合適?到底是60%合適,還是50%或80%,每家銀行都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去調整,適合自己是最重要的。
三是能否抓住金融科技勢能。銀行應該建立怎樣的護城河,業(yè)內已經形成共識,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銀行的勢能在金融科技。各家銀行都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很多銀行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上不設限,各家銀行比拼的重點將在金融科技能力上,一家銀行的金融科技能力將成為這家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面向用戶服務的時候,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的水平將很可能影響下一代用戶習慣的遷移。
李如東認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良好的基本面為銀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健康肌體。尤其是數字經濟下,銀行業(yè)需要做好數字化轉型的應對和改變。
一是從客戶到用戶的轉變。過去,銀行是經營客戶的概念,客戶和用戶表面看只有一字之差,但深層次的是服務理念的變革與重塑。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金融面臨脫媒困境,用戶的話語權變了。銀行必須自我變革,數字銀行將不再是一個場所,而是一種行為,尤其是零售銀行服務,更加注重生活場景的滲透,強調用戶運營,并不單純是存、貸、匯等傳統(tǒng)金融服務。
二是從卡基到賬基的轉變。銀行的賬戶體系是一切金融活動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下金融服務的場所和載體都會發(fā)生變化,數字形態(tài)的賬戶將逐步替代“卡形態(tài)”,“卡基”向“賬基”加速轉變,貨幣也將進入數字時代,甚至不需要依賴網絡也可以完成支付。
三是網點經濟向開放銀行轉變。開放銀行是一個新的發(fā)展趨勢,也是當前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十年商業(yè)銀行平均離柜率逐步上升到90%,很多銀行已經上升到99%以上,銀行網點正在逐步被弱化。銀行數字化發(fā)展要“向前一步”,借助金融科技和開放銀行模式,與實體經濟線上線下場景更加深度地融合,從場景端出發(fā)深度洞察用戶和產業(yè)痛點,將會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之一。
李如東表示,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跨越,都會推動新的業(yè)態(tài)產生。數字銀行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