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財評丨存款利率邁入“1時代”,意味著什么

2025-05-13 10:17:13 大河財立方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

“五一”假期過后,存款利率全面邁入“1時代”,引發(fā)市場廣泛關注。從國有大行到民營銀行,再到城商行,過去3%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已難覓蹤影。表面上看,這是金融市場對流動性充裕的反應,背后卻折射出一種更深層次的信號:銀行對長期資金的需求正在減弱,而對短期流動性的渴求在增強。

傳統(tǒng)觀念中,銀行是靠“長存短貸”來賺取利差,長期存款越多,資金越穩(wěn)固,盈利也更有保障。然而如今,3年期定存利率普遍高于5年期,甚至出現(xiàn)“倒掛”現(xiàn)象,原本時間換收益的邏輯被打破。

銀行為什么開始“嫌棄”長期存款?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在利率下行的周期里,長期高息存款成了銀行的負擔。與其鎖定高成本負債,不如通過降低長期利率,引導儲戶將資金向短期產(chǎn)品轉移,保持更高的流動性和調控靈活度。這是一種更符合市場化節(jié)奏的主動調節(jié)。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輪“降息潮”不僅僅是成本優(yōu)化,更是一種風險管理。面對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必須保持足夠的調控空間,而長期高息存款會壓縮這種空間。一旦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手握高息負債的銀行將面臨更大的息差擠壓,這與金融穩(wěn)健發(fā)展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短存長貸”正在悄然向“短存短貸”轉型,銀行在逐步重塑自己的資金運作邏輯。

對于儲戶而言,傳統(tǒng)的定期存款模式顯然已經(jīng)不再是穩(wěn)健增值的唯一選擇。存款利率“1時代”的到來,是對資產(chǎn)配置認知的一次倒逼。貨幣基金、現(xiàn)金管理類產(chǎn)品甚至低風險債券,正成為新的避風港。而對于風險承受力更強的投資者,股市、偏股型基金乃至黃金也開始走入視野。銀行的策略調整迫使儲戶必須走出利息依賴,去尋找更合適的收益增長點。

存款利率的下行,不只是政策調控的結果,更是市場結構優(yōu)化的一部分。未來,銀行將更注重資金效率與風險管理。對于儲戶來說,利率的下降意味著,主動管理財富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監(jiān)審:古箏

(責任編輯:張曉波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wǎng)無關。和訊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